close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簡國帆/綜合外電】
2010.11.05 03:02 am
 

由於白糖等原物料價格持續高漲,美國超市與餐廳正開始吹起漲價風,可能終結近20年來食品物價的穩定局面;服飾業者苦於棉花價格持續攀高,也將調漲售價。

牛奶、咖啡、可可及白糖等食品材料價格近幾個月來的暴漲,迫使麥當勞(MacDonald's)和家樂氏(Kellogg)等業者紛紛表示,正試圖把部分原物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

卡夫食品(Kraft)、莎拉李(Sara Lee)及通用磨坊(General Mills)等業者也都已宣布將調漲部分品項價格;星巴克(Starbucks)9月宣布將調漲較大杯或較難製作的飲品價格。喜互惠(Safeway)與克羅格(Kroger)等百貨連鎖業者也都表示,會把供應商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。

肉品價格也因中國、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走高。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已推升農作物價格,進而增加雞肉、肉排、麵包和義大利麵的成本。麥當勞財務長班森近來預期,明年麥當勞的美國市場成本將增加2%,歐洲市場將增加3%。

不過,轉嫁成本的步調也成為食品業主管面臨的挑戰,值此經濟持續疲軟之際,稍有失策可能會得不償失。許多對失業率高漲感到憂心的美國民眾已勵行精打細算,例如改為購買平價品牌商品或減少外食以存錢。

南加州百貨連鎖業者Stater Bros市場公司執行長布朗說:「最大的挑戰是評估我們能承擔多少成本、我們又能轉嫁多少。」隨麥片價格近幾個月來上漲5%,該公司把一半的漲幅轉嫁給顧客,其他增加的成本則透過縮減其他開支來彌補。此外,隨棉花價格已較今年初暴漲80%,加上聚酯纖維價格也在喊漲,魔術胸罩製造商Hanesbrands、瓊斯服飾(Jones )和VF公司等業者都表示,將調漲明年初上架的新品價格,漲幅多達10%。

零售業顧問韋恩崔柏指出,服飾業的漲價措施已扭轉過去十年來服飾物價的下跌趨勢,且使服飾業和零售業之間的關係逐漸成為「高賭注的牌局」,即較大型而資本充裕的業者將有更能說服零售商吸收增加的成本,較小型的公司可能遭淘汰。

【2010/11/05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豪 的頭像
    阿豪

    HTS 教學站

    阿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