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╱記者李宇欣/綜合報導】
2010.11.24 04:24 am
 

新京報報導指出,大陸今年赴美上市的企業創15年來的新高,根據i美股網站的統計,今年在美國成功IPO的大陸公司達31家,融資總額達30億美元(約新台幣915億元),目前在美國三大證券市場主板交易的大陸企業股票超過25檔。

今年以前,大陸公司赴美IPO最多是在2007年,全年共計29家企業,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,數量大減到只剩四家,2009年回升至十家,其中有四家是已經上市的企業,將旗下子公司拆開後再度上市。

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已經有31家赴美上市,刷新歷史的新高紀錄。

過去大陸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,以互聯網、新能源等企業最容易籌集到資金,但今年的整體觀察,大陸的教育培訓和消費型公司成為美國投資者的新寵,繼2006年的新東方後,今年又有學而思、學大教育和安柏教育等三家公司赴美上市,此外,連鎖快餐鄉村基以及財富管理公司諾雅財富和汽車論壇易車網等,是赴美上市的新興類型。

【2010/11/24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阿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簡國帆/綜合外電】
2010.11.16 03:49 am
 

受惠於汽車需求強勁,美國10月零售銷售較9月增加1.2%,創七個月來最大增幅,顯示消費者可望在美國經濟復甦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。

美國商務部15日公布,10月零售銷售增加1.2%,為連續第四個月成長,增幅創3月以來最大,也優於道瓊社訪調經濟學家預測的0.8%。

其中汽車和零件銷售成長5%,也是3月來最大增幅;不計汽車銷售的零售銷售則僅成長0.4%,符合市場預期。零售銷售的強勁成長是美國經濟復甦的重要一環,因為消費支出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70%。

 

 

包含百貨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的綜合商店銷售則成長0.2%,增幅略優於9月的0.1%。服飾專賣店的表現較佳,銷售增長0.7%。

隨耶誕購物季逐漸逼近,分析師預期11月的零售銷售也將增加。Janney Montgomery Scott公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勒巴斯指出,商家推出優惠活動和個人所得增加將為下月的零售銷售提供支撐。每年11、12月向來是美國購物旺季,零售商也會大舉招聘人手,美國零售業聯盟(NRF)預估,今年最後兩個月的假期銷售額可望增加2.3%,2006年來最大增幅。

不過,就業成長步履蹣跚、和美國民眾持續償還債務並增加儲蓄,仍可能是零售商眼前的阻礙;經濟學家也認為消費者支出的增幅仍不足以提振經濟成長,因為美國民眾仍面臨失業率高漲等眾多難題。美國勞工部上周公布,儘管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逾15萬人,為近五個月來首見的增長,失業率仍持平在9.6%。

資本經濟公司的美國經濟學家戴爾斯警告,家庭面臨的困境可能使消費支出增幅不足以提振本季經濟成長

此外,15日公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,11月紐約區製造業活動意外萎縮。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11月紐約總經濟指數滑落到負11.1,遠低於10月的15.7,也不如經濟學家預測的14。

【2010/11/16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阿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